買了5G手機,又換了5G套餐,結果發(fā)現網速并沒有明顯的提升,5G信號也是時有時無。這樣的牢騷最近越來越多。原因自然與當前5G基站的覆蓋范圍有關,5G網絡的建設需要時間,初期階段用網體驗差一些情有可原。但有很多人不知道,5G網絡質量如何也與自己購買的5G套餐對應的權益有關。
同樣是5G套餐,但套餐和套餐包含的權益又有所不同。這一點運營商在辦理套餐時可能不會一五一十的告知你。按照不同價位,運營商將5G套餐的權益劃分為"優(yōu)享服務"和"極速服務"兩種不同的網絡服務權益。價格較低的優(yōu)享服務和價格較高的極速服務,最明顯的區(qū)別在于網絡速率的不同。前者的峰值速率僅為后者的一半。
花更多的錢享受更好的服務,我并不認為這么做有什么問題。就好比買了頭等艙機票的乘客理應獲得更舒適的乘坐體驗和客艙服務,雖然客觀上與經濟艙乘客形成了一種"不平等"的關系,但正所謂一分價錢一分貨,花費金錢的數量與服務的質量成正比,因此反而形成了一種約定俗成的平等關系。
花一樣的錢卻享受不同的服務,叫不平等,花不一樣的錢享受不同的服務,那叫平等。所以,消費者購買價格更高的套餐享受更快的網速,我認為是無可厚非的。但關鍵的問題在于, "極速服務"的權益里還包含這么一項含糊其辭的解釋:"在網絡繁忙地區(qū)較優(yōu)享服務客戶提供優(yōu)先接入服務的保障。"
所謂網絡繁忙,可以這么理解,即在5G網絡基站數量和覆蓋范圍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同時接入網絡的設備在單位時間內更多了,因此導致網絡擁擠。這種情況下,運營商為套餐價格更高的極速服務客戶提供優(yōu)先接入服務的保障,言下之意自然是,不能夠完全保障優(yōu)享服務客戶能夠順利接入服務。
如此,問題就變得讓人難以理解和接受。用戶購買了5G套餐卻不一定能夠順利接入5G網絡,如果連如此基本的權益都無法保障,那么更換5G套餐的必要性就要打上一個巨大的問號。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這項本應該享受的權益是被花費更高價格購買套餐的用戶擠占掉的。極速服務的用戶享受到的不只是更好的服務,還獲得了優(yōu)先接入服務的"特權"。
那么,我相信極速服務的用戶心中也應該有個疑慮——未來是否還會在極速服務的基礎上推出"光速服務"、"超光速服務"?
特權之上又有特權,這樣的事情并非沒有先例。還記得去年底鬧得沸沸揚揚的愛奇藝、騰訊視頻"超前點播"事件嗎?購買了視頻會員的用戶本以為可以享受提前觀影的特權,沒想到視頻平臺又推出個超前點播特權,即便是會員也要額外付費解鎖劇集。
運營商未來會不會也這么干?不好說,但至少存在這種可能性。
當"特權"被包裝成為一種商品,"特權消費"也成了一種普遍的商業(yè)模式。電商平臺紛紛推出會員制,以會員專享價格和專屬客服等權益吸引用戶購買會員卡,網約車平臺以消費金額和出行里程建立會員體系,鼓勵用戶消費以獲得極速應答等更多特權。如此種種無外乎不是以"特權"為誘餌盡可能多地讓你多花錢。
當然,我并不反對消費領域的特權。如我之前所說,特權并不一定意味著不平等,幾乎所有的特權都是用相應的付出換來的,有些特權是通過自我權利的讓渡和犧牲換來的,比如那些保家衛(wèi)國的軍人、從抗疫前線歸來的醫(yī)護人員,理應獲得比普通人更多的特權。而更多的特權則是通過金錢換來的,花更多的錢享受別人無法享受的服務理所當然。
從某種意義上講,正是對"特權"的渴望才鼓舞人們通過勞動賺取更多的金錢,從而推動社會向更好的方向發(fā)展。但對特權的渴望和獲取,不能以損傷他人的權益為前提。這是權利的出讓方和受讓方都應該警惕的問題。
我所反對的是特權的過度商品化,以及摻雜了水分的假特權。這兩個問題現在都是客觀存在的。
特權的過度商品化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沒有邊界的商品化,例如運營商將優(yōu)先接入服務作為特權,已經侵犯了非極速服務用戶基本的上網權益。網絡作為當今社會的基礎設施,已經是人人必需人人受益的公共設施,不能通過兜售特權侵犯部分人的基本權益。就好比高速公路,任何人只要交納高速通行費都有平等的通行權利,不能通過多繳納通行費獲得優(yōu)先通行權。
另一方面是沒有節(jié)制的商品化,特權之上疊加更高特權。優(yōu)享服務上面又有極速服務,極速服務之上呢?普通會員上面又有高級會員,高級會員上面又有超級會員,超級會員基礎上又推出超前點播特權。特權復特權,特權何其多。
另外一種是摻雜了水分的偽特權,視頻平臺的會員就是典型。在購買會員之前告知用戶可以獲得無廣告的特權,結果買完會員還是有廣告,只不過換成了"會員專屬廣告",這真是明目張膽地把用戶當猴耍。運營商的極速服務特權有沒有摻水分?我們不得而知,也無從得知。
當涉及公共利益的網絡運營商也開始將特權像商品一樣兜售,特權商品化的邊界就成了一個值得公眾擔憂的問題。我沒有享受過極速服務,但我拒絕接受這種服務,因為在我獲得優(yōu)先接入服務保障的同時,有些人的基本權益得不到保障。這種人為制造的不公平、不平等無疑是激化社會矛盾的罪魁禍首。
當然,歸根結底,現階段5G網絡資源的稀缺是滋生特權思維的溫床。我由衷希望中國的5G建設能夠更好、更快發(fā)展。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 2025電博會:海爾智家以“聽勸”創(chuàng)新亮劍全場景智慧生活
- 國產算力標桿!昆侖芯超節(jié)點走向規(guī)?;渴?/a>
- 兇猛紅果,孤獨求敗
- 七年后,才發(fā)現誤會了老實人李彥宏
- 潮起之江:算力創(chuàng)新與賦能開啟AI產業(yè)新征程
- Rokid樂奇成為國禮的秘密,是握住美好數字生活的定義權
- “排隊王”大量閉店,“活魚現做”被疑預制,太二酸菜魚不香了
- 阿里、騰訊的啟示:AI正成為互聯(lián)網玩家們的新引擎
- 思邁特 Agent BI 發(fā)布:從“工具” 到 “數字同事”,重構數據應用新范式
- 華為發(fā)布 “4+10+N”中小企業(yè)智能化方案,打通邁向智能世界“最后一公里”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