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客網·極客觀察 9月14日 在今年的德國國際汽車及智慧出行博覽會(簡稱IAA)上,科技企業(yè)紛紛亮相,亞馬遜、高通、三星都極力展示自己。這一現(xiàn)象證明,傳統(tǒng)汽車企業(yè)想增加汽車的科技含量,包括軟件、硬件。電動汽車蔚然成風,擁有科技才能對抗特斯拉等后起之秀;只有增加科技含量,才能討好中國消費者。
CCS Insight汽車分析師Mohit Sharma說:“特斯拉和中國新秀,這是傳統(tǒng)汽車制造商必須面對的兩股力量,在壓力之下,車企給汽車添加了更多體驗。”
傳統(tǒng)車企想提升競爭力,光靠自己是不行的,只能向科技企業(yè)尋求幫助,當然,它們也在努力打磨軟件。特斯拉的成功離不開科技,包括電池、Autopilot。
車企開發(fā)自有操作系統(tǒng)
在智能手機領域,蘋果iOS和Android形成雙寡頭局面,華為鴻蒙也有一定份額,但局限于國內市場。審視汽車世界,格局完全不同,呈現(xiàn)出百花爭艷的局面。
許多車企正在開發(fā)自有操作系統(tǒng),只有這樣,車內屏幕的使用體驗才能無限接近手機App。奔馳在IAA展會上展示了自主操作系統(tǒng)MB.OS,系統(tǒng)還包含語音助手。
中國、瑞典合資企業(yè)極星與魅族合作,正在開發(fā)操作系統(tǒng),準備于12月份推出,到時極星4將會交付給客戶。魅族有自己的系統(tǒng)FlyMe,極星操作系統(tǒng)將以FlyMe作為基礎進行開發(fā)。
高通也參加了IAA,它帶來的芯片可以為汽車AI賦能。高通AI芯片甚至能幫車主找到雞肉卷餅食譜,然后將食材拉入購物清單,方便用戶購買。
在今年的展會上,除了屏幕,車企正挖空心思利用其它部件顯示信息。比如寶馬,它展示了Neue Klasse EV汽車,汽車搭載Panoramic Vision抬頭顯示屏,能將信息顯示在擋風玻璃上。
為了提升舒適度,美國車企Lucid展示了座位按摩功能。
在無人駕駛領域,大家關心的可能還是特斯拉Autopilot ADAS。目前沒有任何汽車可以實現(xiàn)完全自主駕駛,至少從法律角度看還沒有,但車企正在添加無人駕駛相關功能。在ADAS領域,特斯拉可能是走得最遠的車企,中國小鵬、蔚來也表現(xiàn)不錯。
越來越多的傳統(tǒng)車企都在開發(fā)無人駕駛技術。寶馬宣稱,它開發(fā)的Neue Klasse將會支持下一代ADAS,系統(tǒng)由亞馬遜云技術和高通芯片支撐。
中國力量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也是電動汽車競爭最為激烈的市場,許多大型車企都將中國擺在重要位置。在IAA車展上,中國企業(yè)也加強了技術宣傳,覆蓋軟件和ADAS功能。
極星CEO Thomas Ingenlath說:“光是將出色的歐洲設計帶到中國是遠遠不夠的,你必須高度關注軟件?!?/p>
為了提升電動汽車在中國的銷量,寶馬、奔馳等外國品牌正在向科技領域追加投資。大眾CEO Oliver Blume表示,將在中國招募更多軟件工程師。他說:“我們希望能按中國速度在中國運營?!?/p>
今年大約有50家中國企業(yè)前往德國參展。在展會開幕前,雷諾CEO Luca de Meo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進步神速。他說:“在電動汽車價值鏈上,中國車企非常有競爭力。我覺得它們領先我們一代,我們必須以更快的速度追上去?!?/p>
中國電動汽車已經在歐洲、澳大利亞、東南亞取得不錯的成績,很多人擔心最終中國電動汽車將會席卷全球。今年上半年,中國向9個歐洲國家出口電動汽車約35萬輛,比2022年全年還要多。在過去5年里,歐盟從中國進口的汽車數(shù)量增加3倍。在澳大利亞,2023年上半年中國汽車銷量(包括電動汽車)同比增長近一倍,份額超過16%。UBS預計,2030年之前中國車企在全球的份額將從17%增加至33%。
比亞迪新聞發(fā)言人表示,今年比亞迪歐洲經銷商合作伙伴數(shù)量將會增加一倍,達到200家;2022年比亞迪海外銷量為55916輛,2023年將會達到25萬輛。小鵬將于2024年進入德國市場。(小刀)
- 首席AI官和首席數(shù)據(jù)官,哪個能走到最后?
- 從VTuber到Faceless頻道,AI虛擬角色改寫內容創(chuàng)作賺錢邏輯
- 華為聯(lián)發(fā)科專利官司再燃戰(zhàn)火 雙方到底爭的是什么?
- 瑞金醫(yī)院與華為“博士天團”聯(lián)手攻堅 煉就頂級病理大模型并啟動開源
- 投行稱英偉達市值將沖擊6萬億美元 AI之外還有機器人萬億市場
- 中國信通院提出AI WAN目標架構,運營商IP廣域網價值變現(xiàn)迎契機
- 5G-A,聯(lián)通用AI幫你這么玩兒
- 共建AI時代全球化開發(fā)者生態(tài),華為云持續(xù)加碼海外布局
- 直擊2025 MWC上海:5G-A加速跑,AItoX落地忙
- 行業(yè)熱議“芯片問題沒必要擔心”,背后的AI創(chuàng)新范式已變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