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外界紛傳的中國封殺部分VPN一事,工信部通信發(fā)展司司長聞庫1月27日說,“在中國發(fā)展互聯網一定要按照中國的法律法規(guī)來進行,一些不良信息應該按照中國法律進行管理,所以,隨著互聯網的發(fā)展,新的情況出現一定會有新的政策管理措施跟上。”
聞庫當天出席了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fā)布會,此次發(fā)布會的主題是“介紹2014年全年工業(yè)通信業(yè)發(fā)展情況”。不過,有香港媒體在問答環(huán)節(jié),提出了有關VPN的問題。
此前的1月23日,《環(huán)球時報》英文網報道,1月21日開始,部分中國大陸用戶反映無法正常使用國外的VPN服務(虛擬專用網絡,也就是俗稱的“翻墻”)。與此同時,關于VPN服務漲價的消息也開始傳出。
該報道稱,“防火長城”開始屏蔽外國VPN服務。VPN供應商Astrill已通知用戶,由于“防火長城”的升級,使用IPSec、L2TP/IPSec和PPTP協議的設備無法訪問它的服務,“受影響的主要是iOS設備。”
本月初,另一家VPN服務商VPN Tech Runo稱,從去年12月31日開始,它的很多IP地址已被屏蔽,部分地區(qū)使用L2TP協議的用戶也連接不了它的服務器。此外,免費VPN服務商fqrouter在本月8日正式宣布關閉其VPN服務。
《環(huán)球時報》指出,工信部此前發(fā)布規(guī)定,在中國提供VPN服務的公司必須登記注冊,否則將“不會受到中國法律的保護”。
中國網絡空間戰(zhàn)略研究所所長秦安為“防火長城”辯護說,事關網絡空間主權,中國當局當然不能對這些服務視而不見。
“防火長城”(英文名稱Great Firewall of China,簡寫為Great Firewall,縮寫GFW)又稱中國防火墻或中國國家防火墻,是中國政府在其管轄的因特網內部建立的多套網絡審查系統的總稱,包括相關行政審查系統。
在2011年《環(huán)球時報》的一篇英文報道中,北京郵電大學原校長方濱興確認自己是長城防火墻(GreatFirewall)的首要設計者。方濱興在該報道中稱,他家里電腦有6個VPN賬號,“但只用它們測試GFW與VPN誰更厲害”。此前一年,《人民郵電報》首次在報道中稱方濱興為“國家防火墻(GFW)之父”。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