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是出于今年1400億元營收目標的壓力,11月20日,格力電器推出以舊換新政策,“定頻換變頻,立減1000元”,董事長董明珠更是親自露面宣傳。而隨后的11月22日,美的空調宣告“周一(11月24日)見”,稱“美的1度電空調史上最大優(yōu)惠,優(yōu)惠不止1000”進行應對。
業(yè)內人士認為,格力的以舊換新政策,是其業(yè)績承諾壓力下的“變相價格戰(zhàn)”。《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此之前,格蘭仕就已經推出以舊換新優(yōu)惠活動,白電行業(yè)價格戰(zhàn)愈演愈烈。中國家電商業(yè)協會營銷委員會執(zhí)行會長洪仕斌亦表示,包括空調在內的家電行業(yè),調整期將持續(xù)3~5年。
空調行業(yè)進入存量市場
11月20日,格力電器宣布,即日起首次推出全國“定頻換變頻,尊享1赫茲,立減1000元”大型推廣活動。
奧維咨詢助理總裁張彥斌認為,在9月底格力掀起行業(yè)價格戰(zhàn)的背景下,此次“以舊換新”政策有延續(xù)價格戰(zhàn)的意味。“此前的價格戰(zhàn)已經引起行業(yè)內的質疑,所以格力換了一種形式,但其實還是價格戰(zhàn)的一種延續(xù)。”家電分析師梁振鵬亦認為,格力的新政策實則是“變相的價格戰(zhàn)”。
多位行業(yè)分析師向記者表示,格力的換購優(yōu)惠政策與董明珠的公開承諾有關。按照承諾,格力今年要達到1400億元的目標。
格力電器三季度報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已達到984億元的營收。這意味著,格力需要在第四季度完成416億元的營收。今年家電行業(yè)的不景氣,使得格力實現目標壓力增大。
洪仕斌則認為,空調行業(yè)進入調整期,從以往的“增量”市場到進入“存量”市場。“做存量就要用活動和特價,是有效手段。”
而時隔兩天后的11月22日,美的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發(fā)表“美的空調,周一見”,以此預告美的空調周一將有大動作。
11月23日晚,美的空調對外宣布,即日起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變頻空調再升級,全民普及1度電”活動,持續(xù)到2015年1月15日。
張彥斌認為,美的的“周一見”實際上是對格力的反擊。洪仕斌表示,美的跟進是正常的行為,“空調行業(yè)進入存量市場,也就是搶蛋糕,兩大空調巨頭如果都用此活動搶市場,那么必然會引發(fā)市場跟風。”
實際上,格蘭仕就于11月14日在全國范圍內推出以舊換新優(yōu)惠活動。格蘭仕副總經理兼空調總監(jiān)甘建國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消費者可憑任何品牌的舊家電產品,優(yōu)惠換購格蘭仕旗下任何高效節(jié)能相應的家電產品,其中最高折購額為1500元。
以舊換新恐難刺激消費
據奧維咨詢推算,2014年我國空調市場更新換代需求規(guī)模約為2000萬套,2015年為2260萬套。
甘建國認為,空調更新換代市場巨大。據其估計,2005年以前的空調,還有過億臺沒有國家能效標識的“電老虎”正在等待換新。
但業(yè)內人士認為,以舊換新的優(yōu)惠活動對消費者刺激力度或不會太大。“真正有需要換新的消費者才會去換新。”
張彥斌認為,空調企業(yè)此輪以舊換新的優(yōu)惠政策,其實是在透支未來的行業(yè)消費,“2015年空調行業(yè)消費量自然會減少。價格戰(zhàn)對整個行業(yè)的傷害很大,還會降低空調產品的毛利。”
據了解,在今年家電行業(yè)低迷的情況下,屬空調品類表現最好。但據奧維咨詢數據顯示,今年1~9月,空調整體市場零售量為3603萬臺,同比微增1.2%。
“不僅是空調,家電行業(yè)都已步入寒冷期。”洪仕斌表示,未來家電活動會更多,競爭手段也會更多。在他看來,包括空調在內整個家電行業(yè)寒冬期或將持續(xù)3~5年。
梁振鵬則認為,今年空調行業(yè)的低迷與房地產市場低迷有關。未來一兩年,房地產銷量好轉,空調行業(yè)亦有望走出低迷。
- 華為發(fā)布《智能世界2035》?十大技術趨勢:全球AI智能體將達9000億
- 2025年5G工廠名錄公布 ?560個工廠入選 江蘇移動參建51個排第一
- 2025年5G工廠名錄公布 ?560個項目上榜 江蘇占比21%排名第一
- 美媒曝阿里百度?使用自研芯片訓練AI模型 英偉達回應:競爭無疑已經到來
- ASML祭出大手筆!?13億歐元投向Mistral AI,?成為最大股東
- 特斯拉美國份額大跌:?一度超過80%,如今不足40%
- 《福布斯》刊文:?無人駕駛萬億市場機會,?谷歌與百度雙雄領跑
- 比亞迪笑傲歐洲 ?上半年拿下雙第一
- 余承東重磅宣布:?搭載鴻蒙5的終端設備?數量突破1400萬
- 華為再開業(yè)界先河!新款三折疊手機?接入中國地震預警網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