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每日汽車
4月24日晚,前谷歌自動駕駛項目,現在Waymo公司宣布,將在美國鳳凰城投放自動駕駛雷克薩斯SUV和的克萊斯勒大捷龍,讓居民免費搭乘。目的是尋求來自不同背景、擁有不同交通需求的人群,未來還將在加州景山城的總部、華盛頓的柯克蘭和德州的奧斯汀測試。

無人駕駛車輛在鳳凰城的地鐵區(qū)投放,雖然車輛是自動駕駛,但仍有陪駕司機來監(jiān)控行程,確保行駛安全。目前已有100輛車,未來還將增加500輛旅行車。
Waymo的CEO Krafcik表示:“這個項目的目的并非載人一程,而是為了在兩個舊金山那么大區(qū)域,讓人們隨時隨地每天用車。”
在自動駕駛領域,谷歌一直是世界領導者,但是也面臨競爭、人員流失、技術失竊、官方管制和社會認可等不少挑戰(zhàn)。

Waymo并非首個向客戶提供無人駕駛服務的公司。去年,Uber在俄羅斯匹茲堡市開展了無人駕駛服務,來選擇客戶。波士頓公司nuTonomy在新加坡郊區(qū)提供無人駕駛服務,所有這些公司都配備試駕司機來確保安全。
除了Waymo、Uber等之外,一大波汽車公司、科技公司紛紛表示將在2020年左右研發(fā)出能提供打車服務的無人駕駛汽車,包括福特、通用、豐田、沃爾沃、日產和寶馬等。就在一周前,蘋果公司也拿到了加州無人駕駛測試的許可,雖然并未正式宣布,悄無聲息,但是實力難測。

2016年8月,在 Google / Alphabet 參與了七年自駕車的研發(fā)之后,Chris Urmson宣布辭職。此外,Waymo還控告Uber,指控后者旗下了無人駕駛卡車公司Otto的創(chuàng)始人安東尼·萊萬多斯基在谷歌工作期間竊取了谷歌的LiDAR這一自動駕駛定位技術。
自動駕駛的一大困難是社會認可,乘客必須習慣將他們的生命托付給機器,美國AA公司上月發(fā)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有75%的美國人害怕乘坐無人駕駛車輛。
- 比亞迪成為國際米蘭全球汽車合作伙伴,用足球語言溝通全球用戶
- 潘展樂成為比亞迪第1300萬輛新能源汽車仰望U7車主
- 比亞迪第13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 潘展樂成為仰望U7形象大使
- TüV萊茵InnoHub啟幕:“科技+體驗”定義未來出行與生活方式新范式
- 極氪回應"金箍棒"商標注冊 希望大家多關注安全
- 比亞迪三款車型亮相2025古德伍德速度節(jié) 展現中國汽車品牌科技力量
- 鴻蒙智行大動作:享界S9T官圖曝光,首款旅行車來了
- 智能泊車新標桿!秦L這三大停車體驗,將“秦”緒價值拉滿
- 比亞迪承諾為智能泊車安全兜底后,秦L率先OTA引領泊車安心時代
- 比亞迪承諾兜底! 秦L引領智能泊車進入“安心”時代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