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仍不樂觀,大家出門時戴口罩幾乎已經(jīng)是標配??墒?,當需要人臉識別進行解鎖、支付時,因為戴著口罩而無法完成,疫情嚴重地區(qū)脫口罩進行人臉識別甚至存在感染的風險。
據(jù)媒體日前報道,蘋果公司正在測試一款讓戴口罩的用戶可以使用Apple Watch解鎖iPhone的新軟件,2月1日,該功能在Apple Watch和iPhone最新測試軟件中推出了測試版,預計將于今年春季正式發(fā)布。無獨有偶,國內(nèi)的騰訊優(yōu)圖、日本的NEC公司,都有類似的創(chuàng)新。然而,這類軟件除帶來便捷外,還存在諸多安全風險。
蘋果將推不摘口罩解鎖手機軟件
在疫情期間戴著口罩解鎖手機時,要不輸入密碼,要不打開口罩刷臉,不便和安全風險只能二選一,這時,很多用戶一定希望可以戴著口罩就可以完成人臉解鎖。2月2日,相關報道提到,蘋果公司正在測試新的人臉解鎖軟件,可以在不拉下口罩的情況下順利完成手機解鎖。但是,這項操作的前提是用戶必須佩戴Apple Watch,在使用FaceID時就不需要摘掉口罩,只需要看向手機。
據(jù)悉,該功能僅適用于手機解鎖,不適用于通過FaceID來購物。其實,Mac電腦上此前已有類似功能,即用戶在佩戴Apple Watch的情況下來到電腦附近,電腦就會自動解鎖。這項功能的正式推出時間預計在2021年春季。
也有網(wǎng)友指出,只是為了在戴口罩時解鎖手機,還得再買個Apple Watch,其實并不劃算。
騰訊和NEC也已開發(fā)同類軟件
其實,早在2020年的2月,騰訊優(yōu)圖就成功研發(fā)出了口罩佩戴識別專用AI,官方稱,這套AI既能對戴口罩者實現(xiàn)人臉識別,又能發(fā)現(xiàn)口罩佩戴錯誤人員,口罩佩戴識別準確率超過99%。AI可精細識別的五種情形包括:未佩戴口罩、口罩僅遮擋嘴部、口罩僅遮擋下巴、口罩未遮擋面部、正確佩戴口罩。目前,該套軟件主要應用于企事業(yè)單位及時檢測員工情況,保障安全生產(chǎn)。至于為何不廣泛應用于手機解鎖,必然有更多安全方面的考量。
另外,路透社2021年1月的報道也提到,日本NEC正式推出在人們佩戴口罩時也能有效識別用戶個人身份的面部識別系統(tǒng)。該技術實現(xiàn)的前提是用戶必須提前預上傳個人照片,通過佩戴口罩者的眼睛及周圍部分進行識別,從而確定用戶身份。NEC數(shù)字平臺部門助理經(jīng)理高島真也表示,通過面部識別的模式,將不必攜帶安全卡出門,并可以防止細菌及病毒傳播。然而,NEC方面也沒有明確該項技術將同時應用于手機上。
中國和日本的戴口罩的人臉識別技術其實都早于蘋果公司,可都沒有承諾應用于手機上,其原因應該和相關軟件的技術以及對用戶的隱私保護有關。
此類軟件利弊并存還需慎用
戴著口罩就可解鎖手機,在疫情期間確實會給用戶帶來更多便捷和降低拉開口罩被傳染的安全風險,這也可能是唯一的亮點。然而無論是解鎖手機還是支付,都可通過如屏下指紋、輸入密碼等方式來實現(xiàn),戴著口罩解鎖人臉的軟件并不是剛需。
事實上,目前戴口罩的人臉解鎖技術并不完善,從三家公司的情況分析:第一,蘋果公司推出的相關軟件必須在佩戴Apple Watch的時候才可使用,很大一部分目的是為了增加Apple Watch的銷量,技術是否可行還需面世后才能驗證;第二,如果騰訊優(yōu)圖技術成熟,以目前手機的普及率,遲早會推進該技術的廣泛應用,事實是一年過去了,并沒有出現(xiàn)相關消息;第三,日本NEC的技術前提是必須先注冊個人照片,這就等于直接給軟件預先暴露了隱私,手機用戶能有安全感嗎?
提到人臉識別技術的安全問題,北京市政協(xié)委員陳小兵認為,人臉作為生物識別的一種,具備唯一性,一旦發(fā)生信息泄露,風險很大。這也被稱為“一次泄露,終身風險”。在調(diào)研時陳小兵發(fā)現(xiàn),人臉識別技術還遠遠達不到指紋或虹膜等生物識別技術那么高的準確度。
而本文提到的還是在原有人臉識別的基礎上,加上遮蓋口鼻后的戴口罩識別技術。鑒于當前一部手機可能涵蓋了用戶全部資產(chǎn)和信息,貿(mào)然在手機上安裝戴口罩也可識別的技術,儼然會將用戶的信息安全置于懸崖邊上。
因此,不摘口罩解鎖手機的軟件利弊并存,甚至弊大于利,在當前廣泛注重個人隱私安全的背景下,此類軟件更需慎用。
在全球疫情還無法緩解的這段時間內(nèi),不摘口罩即可進行的便捷操作似乎已是行業(yè)趨勢。當然,這類應用的推出還需考慮到用戶的實際需求,至于用還是不用,那就看用戶自己的考量了。
- 劍橋科技:預計2025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50.12%至60.12%
- 標準領航·智創(chuàng)未來|中國低空經(jīng)濟創(chuàng)新應用與標準化推進大會啟幕萬億賽道
- T-Mobile宣布NTN服務7月23日起正式商用 其他運營商用戶也能用
- T-Mobile宣布NTN服務7月23日起正式商用 其他運營商用戶也能用
- TikTok遭遇新一輪監(jiān)管審查
- Meta與英國政府合作促進開源AI模型發(fā)展
- 基于自適應強化學習的智能家居設備調(diào)度與能耗優(yōu)化 | 論文分享
- TikTok遭遇新一輪監(jiān)管審查
- Meta與英國政府合作促進開源AI模型發(fā)展
- 如何保護智能家居免受網(wǎng)絡威脅和攻擊?| 實用指南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nèi)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nèi)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chǎn)權或存在不實內(nèi)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nèi)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