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手機已成為大眾消費者最重要拍攝工具,而且隨著CMOS傳感器等單元的進步,手機攝影效果已經有飛躍的進步。然而除了傳感器與光學性能的進步,手機攝影的質量提升也來不開背后的計算平臺,就在9月25日,高通驍龍影像展《與世界分享你的世界——高通驍龍影像展》在北京昆泰嘉瑞文化中心揭幕。
驍龍865,為移動技術創(chuàng)造高清創(chuàng)作潛力
在攝影展上,高通向大家介紹了全球攝影師以及愛好者,基于搭載高通驍龍芯片的安卓手機所拍攝的眾多相片以及影像素材。
同時,高通公司全球副總裁侯明娟表示:“移動影像技術的創(chuàng)新,一直是高通驍龍移動關注和投入的領域。現在我們僅用一部‘驍龍’手機,就能夠拍攝超過1億像素的照片。”
驍龍865集成了高通公司的最新一代圖像信號處理單元Spectra 480 ISP,該ISP的強大之處可以總結為三個專用硬件核心從芯片底層技術上實現硬件加速,即支持高速處理數據流的HiSpeed Capture模塊、支持深度感測和物體識別的EVA(視頻分析引擎),以及支持先進成像的HEIF模塊。對此侯明娟與高通公司產品市場高級總監(jiān)徐恒都表示,高通驍龍能夠通過該模塊的升級,從而創(chuàng)造出豐富有趣的全新手機影像體驗,比如8K視頻拍攝、4K HDR視頻、2億像素的照片、邊錄邊拍以及960FPS不限時慢動作視頻拍攝等。
如果是在高度文明的城市中拍照,那么一款手機就已經足夠,但是在野外進行動植物的拍攝,或許就需要借助AI的力量了,為了滿足消費者對于智能手機拍攝的便捷性、易用性需求,Spectra 480 ISP在與高通第五代人工智能引擎AIEngine配合時,能夠助力手機廠商打造出更加豐富的AI拍攝用例。
而視頻拍攝則對芯片的AI性能提出了更高需求,一支4K 60FPS的視頻背后需要更多AI神經網絡進行處理,來實現更好的視頻降噪、夜景、高動態(tài)范圍等,這通常需要消耗10 TOPS以上的算力。驍龍865集成的第五代AIEngine可實現高達每秒15萬億次運算(15TOPS),強大的AI算力為豐富的AI拍攝用例提供鼎力支持。
并且高通驍龍865也是目前業(yè)界唯一能夠支持8K視頻拍攝的移動平臺,用戶可以通過隨身攜帶的驍龍手機進行8K視頻創(chuàng)作,記錄生活、分享美好。
除了相片之外,而在本次的驍龍影像展上,高通也展示了手機拍攝的8K視頻,出色的計算力以及解析力讓這些8K視頻在京東方屏幕的襯托下顯得尤其驚艷。
5G+8K,推動超高清視頻產業(yè)共同升級
如今5G時代以來,超高清的視頻內容早已成為了消費者喜愛與習慣的觀影形式,未來超高清視頻產業(yè)將成為5G產業(yè)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作為移動設備最重要的芯片部分,高通驍龍更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因此在活動現場,高通聯合中國國家地理、京東方、咪咕、嗶哩嗶哩共同探討了5G時代下的超高清內容創(chuàng)作,并展望了5G智能手機拍攝的超高清視頻內容對行業(yè)產生的變革作用。
通過多個行業(yè)的共同升級,希望能夠為用戶帶來更為立體、真實、華麗的視聽盛宴。活動上,高通呈現了在中國移動的5G網絡下,將咪咕APP上的驍龍5G智能手機拍攝的超高清視頻內容,流暢地串流至電視設備上,讓現場觀眾感受到5G的高速傳輸,以及超高清視頻內容的鮮艷色彩和纖毫畢現的畫質。
移動技術的迭代不斷推動了移動終端性能和體驗的升級,而5G將進一步變革人們使用智能手機的拍攝體驗。隨著越來越多搭載高通驍龍?zhí)幚砥鞯氖謾C終端誕生,海量的消費者開始享受高通移動平臺所帶來的出色畫質處理效果,人人都可以通過超過1億像素的照片、超過10億色彩的4K HDR視頻、8K視頻和AI攝影等,創(chuàng)作出極具表現力和豐富細節(jié)的影像作品。高通與合作伙伴們接下來的挑戰(zhàn)便是在視頻上的挑戰(zhàn),高通在技術會的最后表示了自己的展望,那就是讓視頻拍攝也能獲得與靜態(tài)圖片一樣完美的效果。
- 小米激光投影儀3 4K上市:千流明亮度+雙揚聲器 售價4399
- Ray-Ban Meta新眼鏡渲染圖流出:續(xù)航增強 AI升級
- 宜家智能家居升級:明年全線支持Matter協議 打通蘋果Home生態(tài)
- 宜家放棄Sonos合作 改推低價藍牙音箱
- 谷歌Gemini將登陸Wear OS手表 替代Google Assistant
- Meta砸1200萬英鎊在劍橋建音頻實驗室 專攻AR眼鏡音效
- 中國移動路由接入榮耀生態(tài) 智能提醒功能升級
- Apple Watch Series 10卡路里追蹤實測:92%準確率領先競品
- 中興Wi-Fi 7 CPE產品全球百萬級交付:從數量到質量的破局
- 小米新款米家空調巨省電立式震撼上市:風量大廣角大,新一級能效,售價親民,實用之選!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