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消費領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消費品市場規(guī)模持續(xù)擴大,消費熱點由實物消費向服務消費轉變,消費升級類商品快速增長,新興業(yè)態(tài)不斷涌現。從國家統計局近期發(fā)布的數據來看,變化之大顯而易見。
改革開放40年,零售業(yè)消費升級顯著
反映消費品市場發(fā)展水平與規(guī)模的統計指標——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1978年的1559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366262億元,年均增長15%。
(豐富的生活類商品充分滿足人民需求)
2017年,全國糧油食品飲料煙酒、服裝類商品零售規(guī)模分別為22035億元和14557億元,分別是1978年的34和52倍,年均增長9.4%和10.7%。
從商品構成看,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消費品零售額占全部零售額的比重明顯下降,反映消費升級的耐用品類零售額占比大幅提升。
2017年,我國城鎮(zhèn)居民平均每百戶年末彩色電視機、洗衣機和電冰箱擁有量分別為123.8、95.7和98臺;汽車類商品零售額為4.2萬億元,比1998年增長169倍,近20年來年均增長速度超過30%。
(汽車等耐用品消費大幅增長)
與商品種類和數量的迅猛發(fā)展相對應,人們的消費和購物方式也發(fā)生了巨變。從改革開放初期屈指可數的副食店、百貨商場到現在隨處可見的便利店、超市和購物中心,實體店呈現跨越增長之勢。更重要的是,互聯網和物流的快速發(fā)展使電子商務迅速崛起,讓消費變得空前便利。
消費的突飛猛進離不開零售企業(yè)的貢獻,蘇寧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從商品到服務,從模式到科技,蘇寧用一次次的革命創(chuàng)新順應消費升級的大潮,引領中國零售業(yè)的變遷。
虛虛實實,智能科技打通線上線下
蘇寧創(chuàng)立至今28年,經歷了三個發(fā)展階段,從專業(yè)零售到連鎖經營,再到今天的智慧零售。如果說前20年的轉型創(chuàng)新還只是在實體經濟范圍內,那么最近十年的轉型創(chuàng)新則是一場在互聯網技術推動下由實體到虛擬,再到虛實融合的商業(yè)大變局。
2009年,隨著電腦的普及,以及智能手機、移動終端的出現,蘇寧敏銳地的意識到電商時代即將全面到來,果斷上線了蘇寧易購。
(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
2012年前后,當電商作為新經濟模式如火如荼時,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卻前瞻性地提出:“未來的零售企業(yè)不獨在線下,也不只在線上,而一定是要線上線下完美融合的O2O模式。”
基于對用戶和服務的深刻理解,張近東判斷,純電商平臺存在商品性能展示不充分、商戶信息不對稱,不能滿足消費者立體式購物體驗的問題,蘇寧要走從+互聯網到互聯網+ 的“雙線融合”模式。
(蘇寧智慧零售星象圖)
2017年3月,蘇寧提出“智慧零售”的概念。經歷實體零售、虛擬零售兩次變革之后,中國零售業(yè)將全面進入智慧零售時代。隨后,行業(yè)的發(fā)展印證了張近東的判斷,傳統電商紛紛布局線下,全品類、全渠道、全客群的零售之路成為行業(yè)共識。
雙線融合,智慧零售開啟行業(yè)新篇章
2018年,蘇寧易購連續(xù)兩個季度主營收入增速超過30%;蘇寧金融半年度交易額突破5000億元;蘇寧物流的無人機、無人重卡、無人快遞車刷新行業(yè)記錄;蘇寧體育完成A輪融資;蘇寧投資完成萬達商業(yè)、商湯科技、迪亞天天等項目的戰(zhàn)略投資與收購……
蘇寧的智慧零售是對場景、數據、服務、渠道的全方位反思,本質上是技術驅動的數據革命。目前,蘇寧已積累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多項前沿技術。
(蘇寧物流每天都在使用的AGV揀貨運輸機器人)
在云計算方面,蘇寧具備了強大的云遷移能力,可以通過多年積累的經驗幫助合作伙伴展開數字化轉型;在大數據方面,基于雙線海量數據,蘇寧月覆蓋6億線上線下用戶,跟蹤分析月覆蓋21億人次,產品數據模型已近萬;在AI方面,蘇寧已經在智能導購、智能客服、安防、語音引擎、圖像引擎、語義引擎等層面取得突破,并展開了落地應用。
(蘇寧的智能貨柜可刷臉支付購物)
線上線下、大數據分析、刷臉支付、智能導購、AR易購、無人快遞、智能音箱等新技術讓購物更便捷,讓體驗更美好,讓服務更個性化,消費更有品質,生活更加美好。蘇寧智慧零售的核心是“場景互聯網+智能供應鏈”,為廣大消費者帶來前所未有的購物體驗。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