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在使用搜索引擎時,常常會出現搜這個,蹦出另一個的情況,比如上百度搜索“淘寶網”,可搜索框和下面的內容卻是“某某商城”。
可見,雖然在魏則西事件后,百度整頓莆田系的廣告,然而由于面臨激烈的競爭,不少公司依然在競價排名,以此來獲得更多的流量和點擊。
之后烏云網發(fā)布的一則《疑似某基于運營商流量的APK劫持推廣系統存漏洞(每天高達百萬計的劫持數據統計)》的公告則將“流量劫持”推到了風口浪尖。烏云網白帽子“路人甲”的朋友在下載小米商店應用時遭遇尷尬,無論是手機端還是PC端,下載到本地都會變成UC瀏覽器。
鳳凰新聞也遭遇了這樣的尷尬事,在QQ瀏覽器上登陸百度查看鳳凰新聞時,多次出現標題上是鳳凰新聞,一進去就變成了今日頭條;
近日筆者還得知一位來自大連的鳳凰新聞的用戶“長空無限”反饋:在他點擊客戶端提示升級時,出現了今日頭條的安裝包,這意味著升級過后,“鳳凰新聞”改頭換面就成了“今日頭條”,相同的動作重復了四次,前三次都是“今日頭條”安裝包,第四次才終于是“鳳凰新聞”,這些更新是通過客戶端完成,并非其他第三方應用。
除此之外,這就意味著今日頭條在打著鳳凰新聞的名號在賺流量,做推廣。
流量劫持——劫持的不止是流量
安裝包被偷換,點進一個網站進去的卻是另一個網站,這不是電腦手機中毒,很有可能是鳳凰新聞的客戶端被流量劫持了。
流量劫持,是指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控制用戶的上網行為,以此來達到劫持者的目的。很多情況下往往都是受利益驅動。
從流量本身來看,按照收流量的中介(千次IP)按日計算費用,千次IP的市場行情是每天35元至70元。如果黑客劫持的流量是每天1萬個IP,一個月,千次IP價格是35元,那么流量購買方應付給黑客的費用就是10500元(10000/1000×30×35)。
當今互聯網社會,流量早就不是流量,背后涉及一系列復雜的金錢交易,購買的流量能帶來更多的收益。
點擊量,下載量以及裝機占有量成為各個互聯網公司和企業(yè)最為關心的數據,因為這些和背后的廣告商、贊助商息息相關。
沒有流量和數據,廣告商和贊助商是不會投資的,流量數據成績越好,往往意味著更多的廣告和更多的投資,有些企業(yè)發(fā)展到一定程度,遭遇瓶頸無法再新用戶,很難再通過正常渠道獲得足夠流量時,就會買流量。
所以,流量劫持所劫持的不僅僅是流量,實際上還蓄意破壞了正常的商業(yè)競爭,給被劫持的企業(yè)造成經濟上的損失。
流量劫持的方法很多,最常見的是DNS劫持。DNS是負責域名解析的服務器,黑客破壞了DNS解析的過程,輸入域名后,會轉化為黑客指定的IP地址,流量轉向指定的服務器,同時用戶的信息也被轉入制定的服務器中。這就像你原本坐飛機要去一個地方,可你半路被劫機了,人直接就去了另一個地方,飛機代表的流量和你代表的個人信息全都去了黑客的地盤。這也意味著,那個下載了四次鳳凰新聞的用戶的個人信息很可能也同時被今日頭條獲取了。
當然,流量劫持者的潛在操作者很多,電信運營商、互聯網公司、路由器的生產廠商、黑客都有可能。那么怎么確定就是今日頭條而并非其他劫持者呢?
根據IT時報:流量劫持者將流量出售的方式有三種:將流量直接劫持到購買方的網站,行業(yè)內稱為“直設合作”,這就像劫機者直接把人和飛機直接帶到了敵方陣營,雇傭兵劫持者中間一點也不參與;
第二種是將流量先劫持到自己的網站域名,再跳轉到購買方的網站,比如先劫持2345.com到qjjxw.com,然后再跳轉到5w.com,行業(yè)內稱為“跳轉合作”,這種的話就是雇傭兵劫持者先把連人帶機到自己的大本營,之后再帶到敵方陣營,中間有一個停頓;
最后一種是將流量劫持到自己的網站域名后,不跳轉到購買方網站,而是完全引用購買方的網站內容,購買方同樣可以獲益,行業(yè)內稱為“框架合作”,這用的話就比較復雜,雇傭兵劫持者把飛機劫持走,也不給敵方,但是飛機上的人全部能看到敵方的東西,強行展示。
而根據安全人士的表述,劫持者為了利益最大化,一般不愿意直設合作,主要是后兩種。那么這樣的情況下,很有可能就是兩種情況了,第一是今日頭條直接進行流量劫持,第二種就是今日頭條高價購買直設合作進行流量劫持。
要是今日頭條說和自己沒有關系,可是誰又會做好事不留名把流量白白送給它呢?
最怕就是打臉,那該有多尷尬
根據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中國手機新聞客戶端用戶規(guī)模增速持續(xù)放緩,2016上半年用戶規(guī)模達5.69億,各家客戶端爭奪持續(xù)加劇。
很多人都知道“兩微一端”,這客戶端就是今日頭條客戶端,人家在第一梯隊,難道都是劫持流量獲得的?它又為何不朝騰訊新聞下手呢?
騰訊新聞內置于QQ和微信兩大APP,要直接劫持或者說弄小動作難度較大,當然還有可能是為了顧及當初和騰訊一起發(fā)了聲明,不好讓當初統一戰(zhàn)線的隊友下不來臺。
2015年12月25日,今日頭條、美團大眾點評網、360、騰訊、微博、小米科技等六家互聯網公司共同發(fā)表了一份《六公司關于抵制流量劫持等違法行為的聯合聲明》,在聲明中,六家公司共同呼吁打擊包括流量劫持在內的違法行為,期待社會各界充分重視問題的嚴重性,采取共同措施抑制劫持,共同打造一個健康、誠信、有序的市場環(huán)境。
犯錯不可怕,打臉才尷尬。當初的這一聲明中還提到:放任流量劫會讓遵守市場規(guī)則的公司不能得到褒獎,商譽和利益被嚴重傷害,而違法違規(guī)者卻受到鼓勵。
這一聲明讓電信運營商顯得被動,因為這六家公司認為是運營商管理不力才造成如今結果,但事實上,利益的驅動往往讓人鋌而走險,采用各種方式進行流量劫持。只要有市場存在,流量劫持就不會停止。
這就像是一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拉鋸戰(zhàn)。以常見的DNS服務器劫持為例,電信運營商里有省級DNS服務器、市縣級DNS服務器,越高級的服務器,安全級別越高,惡意劫持越少,相反市級、縣級的服務器發(fā)生惡意劫持的情況則會更多一些。
前車之鑒,后車之師
流量劫持背后的確是金光閃閃,但事實上那就是罪惡之淵,總有一天會付出代價的。
今年4月,優(yōu)信也發(fā)生了和鳳凰新聞相似的情況,在百度上搜索“優(yōu)信”和“優(yōu)信二手車”,顯示結果直接就跳轉到了58同城。為此,優(yōu)信選擇通過法律途徑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盡管因為知名度和運營時間等問題遭受外界質疑其只是為了炒作。
不過法律可不看誰更有名。就在不久前,優(yōu)信勝訴58,根據一審判決結果,法院要求58同城方面停止侵權并賠償優(yōu)信相關費用共計10萬元,同時被告58同城還需要連續(xù)十日在官網上發(fā)布聲明,以消除仿冒行為給原告造成的影響。
《刑法》第286條規(guī)定,“違反國家規(guī)定,對計算機信息系統中存儲、處理或者傳輸的數據和應用程序進行刪除、修改、增加的操作,后果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除了優(yōu)信勝訴之外,15年11月,上海浦東新區(qū)審判的中國首起流量劫持刑案,也給現在的流量劫持者敲響一個警鐘。案件中付某和黃某通過更改互聯網用戶路由器的DNS設置使用戶登錄導航網站,跳轉到新的網站,再通過轉賣流量獲得利益。
在判決中,流量劫持被司法層面認定為犯罪。
寫在最后
今日頭條要真正獲得長足的發(fā)展,就得靠過硬的產品來實現客戶的增長,而不是通過流量劫持的這種方式。若是要擺脫流量劫持的嫌疑,還是要做好自身的鏈接,防止被其他劫持者利用。
路,要一步一步走。畢竟,你今日頭條請了uber中國的柳甄,前一腳還要談情懷,要走向國際,要高逼格,可后一腳就干出這樣的事兒,直接撕開溫和的“情懷”面紗,為了利益赤裸裸,不得不說這就和原本方向背道而馳了,成為了一個笑話。
- 世間將再無松下電視:松下官宣解散家電子公司并徹底放棄電視機業(yè)務
- 雅迪集團與南都電源簽署協議:攜手共繪固態(tài)電池未來藍圖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引關注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