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落幕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澎湃而來的數(shù)字化轉型浪潮再一次席卷了各大行業(yè)。尤其是在汽車領域,隨著AI的加入,新時代大門被打開,如何更好地應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慧感知等技術成為了主機廠商決勝未來的關鍵。
面對變革的臨界點佐思汽車研究院觀察到,科創(chuàng)板“視覺AI第一股” 虹軟科技旗下的一站式車載視覺解決方案品牌——VisDrive,在近期務實、低調地完成了全新6.0版本升級,覆蓋了從視覺感知、座艙到駕駛的全棧方案,通過創(chuàng)新突破、全棧能力為主機廠商提供了高效的落地答案。
低調行事的企業(yè)往往會全力出擊,根據(jù)虹軟在上交所披露的最新信息顯示,其已實現(xiàn)37+7款前裝車型定點開發(fā)(37款量產車型定點,7款車型預研),合作內容以提供純算法為主,并直接與Tier1或整車廠簽約,涉及國內主流車企、造車新勢力及合資車企。
艙內艙外兼精 八大產品構建VisDrive全棧能力體系
VisDrive究竟將為汽車行業(yè)帶來怎么樣的想象力?
虹軟負責智能車載市場部的副總經理Hank介紹:“基于深耕超過20年所積累的完整計算機視覺人工智能技術體系,虹軟將用極致的專注,把汽車環(huán)境感知做到最強、最全、最好,讓用戶感受到更安全、更舒適、更智能,這是虹軟定義VisDrive品牌的初衷與目標。”
Hank認為此次VisDrive 6.0的升級,意味著虹軟賦能車廠“造好”車的能力邁入了全新的階段。如果用一句話定義VisDrive 6.0的能力,那就是“一個核心,兩個方向,八大產品體系”。
一個核心是指以安全駕駛為核心,用視覺AI感知技術不斷提升安全智能的駕乘體驗。
兩個方向即VisDrive 6.0艙內艙外兼精,車內打造“第三生活空間”的智能座艙,車外升級安全駕駛行車體驗。
八大產品體系則是面向車廠和Tier1提供模塊化且極易集成的標準解決方案,并支持根據(jù)市場定位進行選擇性搭載,從而打造出專屬差異化競爭優(yōu)勢。
從具體功能上來看,VisDrive 6.0面向艙內智能座艙場景時聚焦的是“服務”,核心是打造“以人為本”的個性化安全智能服務體系。比如其中的“DMS駕駛員監(jiān)控系統(tǒng)”,可提供駕駛員狀態(tài)識別、情緒識別、疲勞行為提醒、安全帶檢測、方向盤脫手行為提醒和玩手機行為提醒等豐富功能。“OMS乘客監(jiān)控系統(tǒng)”則以乘客服務為中心,提供乘客數(shù)量檢測/表情識別、遺留活體提醒、艙內合照美化/視頻自拍、3D虛擬行車助手等個性化功能。
“Authenticate生物認證”與“Interact視覺互動系統(tǒng)”是通過融合人臉識別、指紋識別、手勢識別、視線追蹤等技術來強化人與車的自然交互,可實現(xiàn)唇動喚醒/視線喚醒、車機無鑰匙啟動,安全防偽便捷支付停車費等智能化生活服務。
借助上述四大產品,VisDrive 6.0已然具備智能座艙全場景功能,包括主動感知、智能交互和場景服務。與此同時,基于多種視覺感知技術的融合,VisDrive 6.0在感知更精準的同時,主動性也更強,可實現(xiàn)“車對人”的主動交互,降低駕駛員在駕駛過程中的交互負擔,改善交互體驗。
而面向艙外的行車場景,VisDrive 6.0同樣也用了四大產品聚焦“行駛安全智能”,核心是通過提升車輛環(huán)境感知能力,為行人、車輛、駕乘人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
其中,“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tǒng)”通過障礙物識別、道路檢測、道路標志識別、交通標志識別等技術來提供前車碰撞預警、車道偏離預警、行車碰撞預警等功能;“BSD盲區(qū)檢測系統(tǒng)”具備消除駕駛員視覺盲區(qū)的能力,并以此保障外部行人、車輛以及自身車輛的行車安全。“AVM環(huán)景監(jiān)視系統(tǒng)”則實現(xiàn)了環(huán)視拼接、倒車輔助、3D視角、透明車身等功能。
此外,VisDrive的“AR-HUD”重新定義了駕駛的樂趣,它可以把普通的擋風玻璃變成一個高清大屏,將顯示圖像3D化,并與道路、車輛、行人等周圍環(huán)境有效結合。這樣可以輔助駕駛員以最直觀的方式獲取車輛行駛信息,同時也大大提升駕駛體驗。
虹軟表示,車內感知與車外感知并不是完全獨立進行信息處理,二者存在很多的復用性。比如,車外駕駛中的感知結果可能作為車內智能座艙的感知輸入數(shù)據(jù)進行復用。這種復用會大大提升特定功能的精確度與可靠性。
在此基礎上,VisDrive 6.0把車內、車外數(shù)據(jù)融合打通,形成了完整的數(shù)據(jù)分享機制,以及信息處理機制,為計算資源集中化與邊緣感知計算提供了感知層的算法基礎,為廠商提供快速落地的智能車載視覺解決方案。
二十余年技術與工程化能力積累 愿景將視覺感知帶入每一輛車
事實上,提供豐富的標準化解決方案只是虹軟VisDrive實現(xiàn)與汽車產業(yè)和生態(tài)共生共贏的一部分,虹軟智能車載業(yè)務副總經理Colin認為,虹軟賦能汽車行業(yè)的實質,是將二十余年積累的AI核心技術能力和工程化能力共享給合作伙伴,幫助他們有效降低創(chuàng)新成本、縮短研發(fā)周期、快速完成智能化迭代。
Colin同時還表示:“虹軟的最終愿景是將優(yōu)質的視覺感知技術帶入每一輛車,目前VisDrive已得到了來自全球主機廠商和Tier1的認可和支持,各項業(yè)務均在積極落實推進之中。”
如此雄心壯志的長期愿景,支撐虹軟的底氣何在?
首先肯定是技術實力,虹軟是一家業(yè)界鮮有的完整經歷了PC、移動互聯(lián)網,并正邁向人工智能時代的企業(yè)。且在每一個時期,都成為了自己賽道里頭部的視覺技術提供商。
比如在進軍智能汽車之前,虹軟已在競爭激烈的智能手機領域贏得了絕對的市場地位,在全球出貨量前五的手機品牌中,除蘋果完全采用自研算法外,其余三星、華為、小米、OPPO等手機品牌的主要機型均搭載了虹軟視覺AI技術。
目前業(yè)內普遍認為,智能汽車會與智能手機類似,遵循“交互的變革-架構的升級-生態(tài)的演化”這一相同的發(fā)展路徑。在智能手機完成了從通信設備到萬能“場景性工具”的華麗轉身過程中,視覺AI技術功不可沒。同樣在智能汽車上,視覺AI技術未來也將大有可為。
虹軟稱在VisDrive 6.0中已經內嵌了虹軟最強的視覺感知能力,積累二十余年涵蓋人、物、場景三大應用方向的大量底層自研算法也將幫助車企大大降低AI上車的門檻。
同時,此次VisDrive 6.0的迭代并非單純增加AI感知能力,更是代表著虹軟卓越的工程化實力。事實上,早在虹軟成立智能汽車業(yè)務部門之前,就已開始針對各類智能汽車硬件平臺,持續(xù)做底層算法的移植、優(yōu)化與擴展工作。并且在業(yè)務起步之初,采用了“后裝先行,前裝為重”扎實戰(zhàn)略。這主要因為后裝市場從需求、研發(fā)到出貨的周期短,有利于快速針對不同車載實際場景,打通算法與平臺、算力及攝像頭模組之間的連接與協(xié)同。
此外,隨著汽車電子架構從分布式走向集中式,促使對計算和數(shù)據(jù)處理能力需求極速暴增,讓越來越多原本消費級芯片公司切入了車用芯片市場。而早在智能手機領域中,虹軟就已與芯片平臺、攝像頭模組等產業(yè)鏈上下游中主流公司,保持了多年密切的合作。
據(jù)虹軟介紹,當前VisDrive 6.0已經針對高通Qualcomm、德州儀器 TI、聯(lián)發(fā)科 MTK、恩智浦 NXP、瑞薩Renesas、安霸 Ambarella、華為等多種芯片系統(tǒng)平臺,進行了深度優(yōu)化適配。同時,虹軟也與索尼傳感器、三星半導體、格科微、舜宇光學、安森美等各大傳感器及攝像頭模組廠商建立了緊密關系。這也是虹軟認為自己進軍智能汽車領域的另一優(yōu)勢——產業(yè)鏈生態(tài)。
最后必須要提的一重優(yōu)勢,快速落地視覺感知能力無疑也是各大車企的心聲。不難發(fā)現(xiàn),汽車演變?yōu)樾乱淮娮赢a品已是大勢所趨,汽車價值鏈呈現(xiàn)“總量上升,重心后移”趨勢,其價值從硬件-軟件-服務不斷延伸。定義傳統(tǒng)汽車的格局已被顛覆,“軟件+硬件”共同成為了制勝關鍵。
綜上所述,VisDrive已經手握技術實力、工程化能力、產業(yè)鏈生態(tài)、行業(yè)大趨勢等多張底牌,未來虹軟在智能汽車業(yè)務上的發(fā)展能否達到其在智能手機上的成績,讓我們拭目以待。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